今日视点:“搬空菜市场”的配料表只是食品标签乱象的冰山一角
本文原标题:“搬空菜市场”的配料表只是食品标签乱象的冰山一角,由工人日报张紫祎2022年09月14日13:26分发布,一起来看看。
据媒体报道,一款主打酵素的气泡水被某明星吐槽标注有200多种配料,其配料表中有多种水果、蔬菜,甚至还有香葱、花椒、小茴香等。涉事公司回应称,他们添加的是一种含有232种植物元素的酵素粉,并不是真的添加了232种植物。而口服酵素的作用被专家证伪,气泡水的“综合果蔬酵素粉”更被营养专家认为是“忽悠和噱头”。
这份被网友讽刺为“搬空整个菜市场”的配料表,只是食品标签乱象的冰山一角。近年来,食品标签里不可告人的秘密屡屡被媒体曝光,比如,某超市散装食品的配料表惊人雷同,某款燕窝产品的配料表故意将含量较少的燕窝成分排在第一位误导消费者、某款月饼的生产日期竟然在购买日期之后,某普通农产品的外包装上非法印制假冒“绿色食品”证明商标……
食品标签作为商家向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消费者作出消费决策的重要参考。根据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标明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保质期等,且应当清楚、明显,不得含有虚假内容。
然而,不少商家却通过在食品标签上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且屡试不爽。从商家的角度看,不排除一些商家因生产流程不规范、从业者素质低等原因而贴错了标签,但更多案例表明,很多时候是商家有意为之,甚至故意借标签搞营销噱头。比如,一些食品宣称“白砂糖0添加”,但实际上添加了浓缩苹果汁、柠檬汁、食用葡萄糖等换了名头的糖。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部分食品标签专业名词多,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和理解,这给了商家可乘之机。比如,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导致肥胖、记忆力下降、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大等问题,一些消费者在购物时格外关注反式脂肪酸成分。可现实是,反式脂肪酸往往不直接出现在食品配料表中,植物奶油、代可可脂等成分其实都是反式脂肪酸的藏身之处,可消费者却时常傻傻分不清。
从监管的角度看,由于食品种类众多、小作坊遍布各地,监管力量难以有效覆盖,加之食品标签违法成本不高,让一些商家明知故犯,这也在客观上加大了监管难度——根据食品安全法,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类似生产日期、配料表等食品标签内容往往是以小字的形式出现在食品包装上,让消费者的辨别和监督多有障碍。要真正做到法律规定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急需改进监管手段,并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同时加快针对性普及食品标签知识的步伐,让消费者看得明白、买得放心。
本文介绍到此就结束。